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外交中国

    感受中国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

    ■东帝汶陆军少尉  珠  衡

    我家住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馆附近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大使馆赠给我一本中英双语的《淮南子》。当时我翻开读了几页,由于比较难懂,所以就搁置了。

    2017年,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南京参加培训,期间认识了一位研究中国文化的老师。通过和他的交谈,我才得知《淮南子》是一本西汉时期的哲学著作。这位老师给我讲述了书中的一些故事,其中,大禹治水、神农尝百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。

    和东帝汶许多家庭一样,我家世代务农。我深知天气环境对农业的重要性,直接影响粮食收成和家庭收入。为了降低恶劣天气和突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,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十分重要。

    今年3月,我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学习,这是我第4次来到中国。随着对中国了解越来越深,我发现中国很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,特别是他们建设“海绵城市”的做法,更是带给人们许多启迪。

    广州这座中国的南方城市,和我的家乡一样,也经常下雨。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除了一些极端天气外,一般雨况下广州的道路都能够保持较为顺畅的通行,路面上的积水能够得到及时排除。我家乡的情况则不同,每逢雨季,城市道路常常被淹,严重影响民众出行。

    广州是如何应对频繁降雨的?我查阅相关信息后发现,原来广州近年来在努力打造“海绵城市”,下雨时蓄水,缺水时再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。

    一位老师介绍,近年来,广州遵循“以水定城,顺应自然”的原则,通过基础设施改造、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,稳步推进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在应对城市内涝、提高雨水利用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2021年入选中国首批“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”。

    为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,中国许多城市都下足了功夫。我曾去过享有“人间天堂”美誉的杭州,游览了著名的西湖。当我沿着苏堤行走时,清澈的湖水,以及戏水的鸳鸯、白鹭映入眼帘,美得像一幅画。听讲解员介绍,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对西湖的保护,为了改善西湖水质,一方面将优质水源引入西湖,提高湖水流动性,另一方面在湖底种植水草,以固化淤泥。经过多年努力,西湖的水更清了,还形成了几十万平方米的“水下森林”。对生态的保护不仅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,还促进了杭州旅游业的发展。

    无论是建设“海绵城市”的广州,还是重视西湖生态保护的杭州,都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生动案例。这些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,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自身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案。

    (解放军报记者程安琪、谢菲采访整理)


0101602600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