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岁抗战老兵杨思禄的冀东抗战往事——
誓让日寇血债血偿
■刘汝山 董 坤
身着红军军装的杨思禄。作者供图
人物小传:杨思禄,江西于都人,1917年生,1930年参加革命,1933年加入红军,参加过长征、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曾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、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、空军顾问等职。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。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,不少单位组织官兵观看抗战影片,其中就有一部电影《杨思禄冀东抗战》。这部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,再现了八路军营长杨思禄骁勇善战,带领部队与日寇殊死搏斗,最终消灭制造“潘家峪惨案”的罪魁祸首佐佐木及其部属,从而告慰惨遭日军杀害的潘家峪父老乡亲的故事。
“打完仗,日本鬼子5天没敢收尸。”多年前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这部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影片时,杨思禄曾说:“电影拍得比较真实,只是现实比电影残酷得多。”如今,杨思禄已经103岁,虽不能言语,但思维仍十分清晰。他的女儿杨英迈说,父亲最爱看抗战影视片,“只要看到八路军、新四军获胜的情节,他会拍手大叫,‘好!打得好!’”
潘家峪,位于燕山山脉腰带山东麓,是冀东丰润城东30里的一个小山村。全村220多户人家,1700多口人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这里是冀东最早、最坚实的抗日堡垒村之一,冀东党、政机关首脑经常驻留此地,八路军的兵工厂、被服厂等都设在这里,部队也经常在这里休整、安置伤病员。
面对潘家峪这座打不垮、攻不进的抗日堡垒,日寇丧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民斩尽杀绝。
1941年1月25日,农历腊月二十八,潘家峪村民正准备过春节。3000多名日本鬼子在驻伪丰润县顾问佐佐木的带领下包围了村子,并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大屠杀,全村有1000余名村民惨遭杀害,其中包括658名妇女儿童,更有30多户人家被灭门,潘家峪成了人间地狱。
“日本鬼子提前放出消息说过年不打仗,好让躲在山里的老百姓放松警惕回家,然后突然把村子围起来杀人,实在是太可恨了。”杨思禄说。
“潘家峪惨案”发生后,在冀东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十二团二营营长杨思禄和战友们发誓要“杀死佐佐木,给潘家峪的乡亲们报仇”。当地村民也自发成立了“潘家峪复仇团”,随冀东军分区部队开展作战行动。
1942年7月16日,杨思禄率部在冀东军分区参谋长曾克林的指挥下,伏击了当地伪治安军司令刘化南。随后,他们就近设伏,等待新的战机。次日,侦察员报告:日军100多人、伪军200多人押送给养车,将行至滦县甘河槽村,佐佐木就在其中。
“我们营之前打过几个漂亮仗,有不少机枪,还有炮,火力很猛。”受领战斗任务后,杨思禄指挥全营担任主攻,“大家听说鬼子当中有佐佐木,都攒足了劲,‘潘家峪复仇团’的小伙子们更是急迫,纷纷含泪请战。”
7月18日拂晓,杨思禄带领二营悄悄出发,埋伏在甘河槽村周围的高粱地里。上午10时左右,敌人车队大摇大摆地开进二营伏击圈。杨思禄断定这是开路的伪军,没有下令攻击,等到又一个营的伪军过去。紧接着,180多个日本鬼子押着140多辆运粮车缓缓靠近,后面还跟着两个营的伪军。杨思禄屏住呼吸,紧紧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。
当敌人的后队进入甘河槽村东,前队已进入王店子村时,杨思禄果断下令:6连向王店子村出击,歼灭敌人先头部队,5连向甘河槽村出击,攻打敌人后队。“此战,1个营掩护,我带1个营主攻,从上午10时血战到晚上8时,先把伪军打得四处逃窜,缴械投降,再全部、干净、彻底地把183个日本鬼子全部击毙,一个不剩。打扫战场寻找佐佐木时,我们在一具穿着衬衣的尸体旁发现了刻有佐佐木姓名的指挥刀。”每每讲述这段抗战往事,杨思禄的语调都会明显升高。
“那一仗,我们给潘家峪的乡亲们报了仇!”2014年,《杨思禄冀东抗战》上映,再现了击毙佐佐木这一场景。冀东人民一直记得杨思禄,至今当地群众每年都会到北京来看望他。
2017年,在河北省唐山市干河草村(原甘河槽村)的村东新建了一座纪念碑,碑身由大理石砌筑而成,碑高7.18米,碑文一面刻着“干河草战斗胜利纪念碑”10个大字,题字者正是当年直接指挥这场伏击战的英雄营长杨思禄。
抗日战争以来,在残酷激烈的作战中,杨思禄率部驰骋在冀东大地,先后参加了柳沟峪战斗、丰道口战斗、杨家铺战斗等多场战斗。1942年,他采取围点打援的设伏战术,仅用30分钟就歼灭驻旧寨一线伪治安军1个营,还曾采取诱敌深入、分割包围的战术,以1个营的兵力歼灭左家坞天字伪治安军102团……
红军不怕“登天”难!新中国成立后,杨思禄由陆军师长调到空军任职。想起在战争中挨敌机轰炸的苦头,杨思禄不顾苏联教官“世界上还没有33岁才开始学飞行的人”的劝阻,带头学习飞行。放牛娃出身、从未上过一天学的杨思禄,克服年龄大、文化程度低和语言不通等障碍,废寝忘食,知难而进,不懂就问,不会就练,在同批学员中第一个放了单飞,驾驶雅克-18型飞机飞上蓝天,之后又完成了雅克-11、乌拉-9等机型的飞行训练课目,展现了第一代空军老兵的壮志豪情。
“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一世跟党走,矢志不渝。”女儿杨英迈介绍,“2018年6月,父亲突发急性肺炎,经过医生全力抢救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。8月的一天,我们一家人前去探望,见他想要说话,赶紧找来写字板。他扶着我拿着笔的手慢慢移动,歪歪扭扭写下5个字。我们原以为他要询问家事,大家仔细辨认后,才会意出5个字是‘跟共产党走’。”杨英迈感慨地说:“我们当时都不理解,为什么父亲要写下这5个字?看着父亲消瘦的脸庞,我们懂得他这是给自己一个交代,也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,永远跟着党走,永不掉队!”